※非洲音樂使用大量且多種類的樂器,而以打擊性的體鳴樂器(Idiophones)為最, 鼓(Membranophones)的種類更超過其他各洲,相較起來,器鳴樂器及弦鳴樂器位居次要。大多數的樂器都有打擊樂的特性, 強調清楚的節奏,抑揚頓挫,相對起來圓滑演奏的技巧較不被重視。
非洲人輕鬆自然,毫不費力的演奏,渾然一體,打擊的部分,顯現出非洲音樂常有打擊的特質:複節奏,反覆和即興等…這樣的能力得利於從出娘胎就開始的文化薰陶,在此環境中長大,非洲人基本上都練出一種音樂的本能,使他們毫不費力就加入音樂中。
曲目
01.Celebration慶典
02.Call of the Jungle叢林的呼喚
03.Dance of the warrior舞蹈武士
04.Fountain of life生命之泉
05.Swing Rhythm節奏搖擺
06.Brandishing the tomahawk揮舞戰斧
07.Dancing Samba 舞動森巴
08.Circle of fire循環的火燄
09.Rain forest tribes雨林部落
10.Seeds of happiness歡樂種子
11.Winter ceremony冬日祭典
※更臻成熟完美的—翠綠聚碳酸脂高保真光碟
您如果對於高級的燒錄片稍有研究,一定就會聽過日本的太陽誘電(Taiyo Yuden)公司,他們所推出的光碟片可說是最頂尖的產品,當然售價也高於一般光碟片許多。其實這間公司的專業是在光記錄媒體,換句話說,只要是使用「光」的方式來技術的媒材,他們可是真正的專家。根據他們的研究,CD片表面的顏色會影響CD唱盤雷射頭讀取的精確度,而採用「綠色聚碳酸脂」(Emerald Polycabonate)製作的CD可有效抑制一般CD片容易產生的微小反射與干擾,提高讀取的精確度。早年CD-MO與CD-WO的製作就是採用這種特殊材料,如果您是遊戲玩家,一定看過Sony推出的Player Station遊戲機的軟體片正是採用這種綠色CD,可見讀取效果確實值得肯定。不過,之前這類高檔CD片的應用都是在電腦資料上,應用在音樂片上,也會有同樣的效果嗎?答案是肯定的,現在就有唱片公司應用這種技術製作「翡翠CD」,在聽感上,最明顯的變化就是解析度更高,定位更清晰,音質也有明顯的優化,呈現出有如水晶一般的通透聲響。另外,最重要的是在壓製CD前的「母帶處理」,這一系列「翡翠CD」當然也不可能馬虎,全系列重新製作高優質的母帶再以「翡翠CD」壓製。其中有幾張唱片還特別請到本刊主筆蔡克信醫師擔任導聆,絕對能滿足音響迷最挑剔的耳朵。
摘自 文/劉名振 音響論壇 第254期270頁